品牌願景

你還在擔心北極熊?

若我們對於環境復育沒有任何的作為,本世紀結束前地球平均溫度會上升4℃,這是台北市,上升4℃這些藍色的區域都會泡在水裡。

當然這不會只發生在台北,全台都會面臨相同的威脅。例如台南:

然後是高屏:

也就是說,台灣的主要城市很大的區域都將泡在水裡。三年前我看到這個資訊,當下決定我應該做些什麼。

我相信知道要減碳的人越來越多,例如多爬樓梯少搭電梯、冷氣控制在26度、自帶餐具等等。因為每使用一度電力產生的溫室氣體,相當於0.53公斤的碳排放。但這些做法都有一個共通點:改變原有舒適的生活習慣。改變往往伴隨著不情願,而因為不情願所以不改變。因此我們還是看到很多人夏天睡覺的時候,冷氣開到最強但蓋的還是冬天的棉被;或是住在2樓的鄰居還是選擇坐電梯,即使等待的時間其實比走樓梯更長。


不只節能才能減碳,也可以透過生產潔淨的電力。

資料來源:台灣電力公司

這是台灣近年的電力結構,有5.1%來自於再生能源。也就是圖中黃色的部分。 若是這個比例能多一些,碳排就會少一點。怎麼說呢?我舉個極端的例子,剛才的每度電0.53KG就是這樣的能源結構所算出來的,若是整個圓餅都是黃色的,不難理解,每度電的碳排放就接近為0。當然我們很難100%都使用再生能源,因為這也要考慮到土地取得以及電力穩定的問題。但是,我們絕對可以適度將黃色的比例放大。因此,從這個基準之下提升再生能源的比例,原本對應的0.53KG的碳排量也會跟著減少。所以即使我們還是保持原來的生活習慣,因為使用的電力相對更乾淨了,還是可以達到減碳的目的。現在我們知道了,不只節能才能減碳,也可以透過生產潔淨的電力。

在台大的研究跟太陽能材料有關,因此我就想,從這開始吧,我辭了工作,開始創業。因為太陽會產生電力,而電力具有價值,因此我想說服人擁有一座太陽能電廠,具有經濟效益,又對環境有益,很棒不是嗎?但我第一步走錯了!


高資金門檻

我找了一個在日本的太陽能電廠,造價大概在8億台幣,我不知道跟誰借的膽去向一位台灣的企業家(壕)提案。我跟他在台北某地標內他的招待會所見面。以下簡述當時語意:

壕:東西在哪裡?
我:在日本。
壕:多少錢?
我:8億台幣。
壕:東西是你的嗎?
我:不是。
壕:你根本來亂的嘛!
當然碰壁是必然的,我多找幾個就是了。但我能接觸幾位企業家呢?因此我了解到,想要擁有一座太陽能電廠其實不容易。

那屋頂種電呢?

陽光伏特家太陽能電廠

這樣大小的房子也要150萬。即使口袋夠深,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屋頂,更不用說後續的工程作業了。

簡單來說,要參與太陽能電廠的建置有非常高的門檻,包含資金以及技術認知。


三個願望,一次滿足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於是我與幾位夥伴一起成立了陽光伏特家。在陽光伏特家平台上我們把每個電廠分割成最小的單位,你可以選擇購買一片或是數片的太陽能板,剩下的跟平台上其他的參與者一起擁有這座電廠,這樣大大的降低參與的金額;而這些電廠需要場域,你也可以選擇出租你的屋頂空間來得到租金,解決了場域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會媒合適合的建置廠商完成工程的工作。

1.成立了陽光伏特家

這些不只是說說而已。一年內,我們總共在全台完成了34座的陽光電廠,得到超過500戶屋主希望提供屋頂空間,且超過3000人的參與出資。陽光伏特家上的電廠截至目前為止所發的綠電所省下來的碳排,等於一台機車環島1,666圈的排碳量。目前陽光伏特家已經是台灣最大的全民電廠參與平台。

2.一年內創造的佳績

除了出資,你也可以選擇參與公益專案。

社福單位缺的不只是資源,而是穩定、可預期的資源。因此我們把他與太陽能結合。在陽光伏特家平台上,你也可以出資來捐款給該專案的社福團體,只是群眾出資完成後這個社福團體得到的不是現金,而是蓋一座陽光電廠送給她,讓她擁有售電權利,因此在這20年內,社福單位可以得到一個穩定可預期的現金收入,而且20年累積的電費是原來捐款的1.8倍,同時對環境有益。一年內,我們總共推動了4個像這樣的公益專案。

3.綠能不只能做投資

四贏

陽光伏特家,可以讓空屋頂達到閒置資產再利用;可以讓你輕鬆共享綠電收益;可以讓公益行動更有價值;而環境可以因為以上的參與變得更友善。回頭看看一開始所說的,若是我們對於環境復育沒有任何作為,本世紀結束前地球平均溫度會上升四度C。相對的,若是我們開始Do something,可以讓事情變的沒這麼糟。

Do something讓事情變的不一樣

至於能好多少,你可以決定!

撰文者: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 Edison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