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伏特家,  所有文章

從「屢敗屢戰」的投資中學到教訓與心得|太陽能概念股、基金、太陽能全民電廠|用戶觀點

您好,我是高高,今年是一個大四生,剛好2020年是我投資滿十年,我想跟大家分享我這幾年的投資歷程與每件投資時背後的想法,或許這些投資沒有創造輝煌的戰績,但是我覺得這篇文章可以作爲一個簡單的心得筆記,也希望大家可以給我一些批評指教。

我的太陽能投資案例

第一次投資股票

十年多前的時候,我正在念小學六年級,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對股票很有興趣,由於當時家裡都會買聯合晚報,所以每天晚上我就會看看今天哪支股票升、哪支股票跌。當時我一直有一個想法,就是「石油有一天會挖完的」,所以我那時候就對可再生能源產業特別有興趣,正巧2011年時太陽能股的表現非常地好,太陽能上游廠商中美晶(5483)綠能(3519)的股價都飆破了一百塊,我爸爸也小買了一、兩張有嚐到甜頭,於是我就更加地喜歡太陽能產業。

在2011年國一升國二的暑假,我就一直盧我的爸爸要他聽我的投資建議,我當時看好太陽能中游的廠商茂迪(6244),當時茂迪(6244)是經歷過一個波段跌幅的,從2011年3月中的139.5元跌到2011年8月份只剩70幾元,我當時只懂「低買高賣」的原理,心裡想說這支股票已經跌了那麼不會再更低了吧!另外,我看到主要股東有台積電(2330)慈濟,就想既然有大咖加持,一定不會錯的。我爸爸在我的軟磨硬泡之下就在2011年8月15日以70元買進買進了一張茂迪(6244),我當時也就開心地等待股價上漲。

買完的一個禮拜後我去參加慈濟一週的夏令營,但是我始終心心念念茂迪的股價,當時我還是用功能型的手機不能上網查股價,好在中華電信可以使用語音證券查詢,我在夏令營的晚上就查了一下,不查還好,每天查每天失望,茂迪(6244)的股價跌破了70元,猶記得查詢完股價的我才意識到原來投資並沒有那麼簡單。

在我離開夏令營的時候茂迪(6244)只剩66元,回到家裡能上網才得知,原來歐洲發生了歐債風暴,許多國家都砍了對太陽能板的補助,在當時歐洲是太陽能板最大的市場,這一砍補助就造成歐洲對海外的採購支出降低,連帶的影響台灣太陽能公司的獲利。自此我就不敢跟爸爸提出說要買哪一家公司的股票了,過了快一年我爸爸實在無法承受虧損,在2012年8月8日以33.6元賣掉,這可以說是我送給爸爸最糟的父親節禮物了。這段期間茂迪也沒發放任何股利,這筆投資不算手續費一共賠了38,400元,投資報酬率是-53.3%。

第一次投資基金,但沒投資成

過了幾年,我爸爸在一次開理黃金投資帳戶後一直被理專慫恿,鼓勵他投資兆豐國際綠鑽基金,我爸爸就跟我討論這件事,當時我爸爸手頭上已經持有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對於理專推薦的這檔基金他並不喜歡,他比較希望基金能有配息。有了茂迪(6244)的前車之鑑,我對於這檔有投新能源產業項目的基金看法也保守許多,或許我了解到說可再生能源可能是人類未來的趨勢,但是這個產業並非像半導體科技或網通電訊科技一樣,產業一到風口就能快速崛起,相反地,可再生能源往往是緩速地成長,並且非常仰賴政策的支持。

理專推薦基金時大約在2014年9月中,基金的淨值是9點,如果當初投了可能結果又是要以賠錢作收,因為直到這檔基金到2018年6月27日合併至兆豐國際全球基金,淨值都沒超過9點。過去我看到許多基金都標榜做定期定額投資能累積財富,但我看了兆豐國際綠鑽基金長期就沒有高過它的發行價(10點),假設長期投資這檔基金可以說是滿盤皆輸。

這使我不禁思考,究竟投資怎麼樣能賺錢,尤其是股票和基金,我們投資時往往存在許多資訊不對稱,投資項目所面臨的風險與獲利能力往往內部人士知道的比外部人士多,就在我一籌莫展之際,我突然看到高中同學的一部影片。

第一次投資太陽能全民電廠

那位同學是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的同學,他在影片中分享了自己在陽光伏特家實習,並且分享他的工作經歷,抱持著好奇,我查閱了陽光伏特家的網站,進去後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家做「眾籌」的太陽能公司。「眾籌」這個詞我的印象是如嘖嘖、貝殼放大等等的平台,以為是一些創業團隊放一些集資項目,讓大家參與。

直到深入了解陽光伏特家這個平台才知道,原來這個眾籌平台非常地不一樣,它是提供太陽能電廠讓民眾投資,投資的項目也十分親民,你不用花幾百、幾千萬買下一座太陽能電廠,陽光伏特家將太陽能板能夠一片一片賣給投資人,一片的價格約是18,000元左右。

起初我還有想過陽光伏特家會不會是詐騙公司,後來發現他們與許多大企業合作過,像是國泰金控、台灣大哥大、花旗銀行等等…,新聞媒體也非常多,心想如果這些大企業都跟他們合作了,那我還擔心什麼,這又讓我對這間公司更放心了!

我在2018年7月時我購買了高雄港都4號的一片太陽能板,隨後我就成為一名「伏特家」,從購買完板子到收到第一次電費這段期間,陽光伏特家會幫我處理電廠的各種大小事,讓我可以輕鬆賣電給台電,每兩個月根據板子產生的電力會有一筆電費收入,以高雄港都4號為例,台電以每度電5.7003元向我收購,並保證20年都用這個價格跟我買電(經濟部能源局),也就是說我售電的費率是固定的,這項投資的風險僅僅是高雄的天氣,如果天氣好的時候賺得就多,天氣差的時候賺的則比較少;而針對天災,陽光伏特家案廠也都有保險和相對應做法,這邊就不多說,大家可以去他們官網Q&A查看。

我其實是蠻謹慎的人,買完第一片後我觀察了一年多,我發現陽光伏特家每兩個月到帳都還蠻準時的,第一年我就收回$1760!後來想再投資更多太陽能板,但是發現供不應求,每次開賣時間一到幾分鐘內太陽能板就被搶購一空,根本搶不到,之前還去他們客服抱怨了一番,但上個月運氣比較好,我有搶到嘉義阿里16號一片,我現在就等待電廠安裝和開始售電囉!

分享完了我這三次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經驗,雖然有的有投資,有的沒真正投資,有的是賺錢,有的是賠錢,但是我覺得這些經歷讓我的思維變得更完整,也更了解這個行業。我堅信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想做一份總結,也給能堅持看到這邊的你們一點點的想法,僅供大家參考。

投資工具百百種,但這四種投資你一定要了解

踏入投資的第一步前,你最該做的事情就是,就是了解各項投資的風險,並且明白自己的投資屬性!首先先搞懂自己的風險承受度並且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投資屬性分析將能檢視出你的投資風險承受度為高、中、低,進而去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1.定存2.基金3.股票4.太陽能電廠
風險承受度
報酬率固定不固定不固定較為固定
成本01.5%管理費手續費0
流動性最低
優點:不會虧損風險較股票小高報酬相對穩定且每兩個月就有現金流
缺點:報酬率低;難以對抗通膨管理費高風險高;並且要花時間做功課一綁就是20年
適合對象保守型投資人成長型投資人積極型投資人穩健型投資人

1.定存(保守型投資人的選擇):

過去20年以來的定存利率拉出來看(台灣銀行牌告利率),我們可以發現一年期之定存利率逐年下降…並且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一年期定存利率再也沒有超過2%,但我大部份的資金都在那…

2.基金(成長型投資人都會研究的項目):

基金就是你將錢經給基金經理人,讓他們為你投資,但是這也得要付手續費,若你想理財卻沒時間研究,可以考慮基金這投資商品,不過要特別留意的是基金管理費用偏高(約1.5%),並且基金贖回會依照基金種型的不同,需要3~7個工作天,流動率較差!我整理了五檔較有名關於再生能源的基金, 並且假設我每一支基金都買一萬塊,那麼我近兩年的投報率是多少呢?

百達-環保能源-R美元KBI替代能源解決方案基金貝萊德永續能源基金 A2 美元法巴能源轉型股票基金C(美元)元大全球公用能源效率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不配息型平均
代碼062030090002042128032079YUI062
一年▲ 0.98%▼ -2.71%▼ -1.86%▼ -21.35%▼ -15.49%▼ -8.09
二年▲ 0.62%▲ 13.01%▲ 0.42%▼ -33.86%▼ -15.49%▼ -7.06
成立至今▼ -15.47%▲ 20.35%▼ -5.00%▼ -40.66%▼ -22.50%▼ -12.66
(截至4月30 日)

3.股票(積極型投資人的最愛):

股票是風險程度偏高的金融商品,但相對伴隨著就是高報酬!但是就是這種不確定性帶著許多刺激,也讓股票市場上不只是有投資者也有許多投機者,同樣的股票也要花許多人的時間成本在上面,像我之前的實習單位,就有主管利用上班時間偷偷盯盤,畢竟從早上9點到下午1點半,股價時時刻刻都在跳動,投資股票的人心情也上沖下洗,下班之後也要花大量的時間做功課,不論是看股市節目、財經頻道或是報章雜誌都會花上一個人大量的時間與經歷。我整理了五間較有名太陽能產業股票的投資, 並且假設我每一支股票都買一萬塊的話,那麼我近三年的投報率是多少呢?

碩禾中美晶聯合再生(由由新日光、 昱晶與昇陽光電合併,新日光為存續公司)茂迪台達電平均
代碼36915483357662442308
一年▲ 15.5%▲ 33.38%▼ -57.25%▼ -36.18%▼ -13.85%▼ -11.68
二年▼ -39.41%▼ -30.93%▼ -69.48%▼ -73.67%▲ 29.63%▼ -36.77
成立至今▼ -60.06%▲ 287.39%▼ -96.69%▼ -87.61%▲ 77.22%▲ 120.25

4.太陽能電廠(穩健型投資人最好的選擇):

太陽能電廠投資一般人可能比較不了解,我想花一些篇幅跟大家解釋。

台灣的太陽能產業從2009年開始就有以「固定收購價格,以降低新興能源產業發展的風險」的躉購電價制度,躉購電價制度英文是Feed-in Tariff 簡稱FIT,它的翻譯名詞有很多包括躉購電價制度、上網電價補貼、強制性上網電價補貼、可再生能源回購電價、保護性分類電價制度或者政府電力收購制度,不知道各位如果有在投資綠電相關的人或是關注綠電新聞的人是不是跟我一樣,常常被這些專有名詞搞混,但其實那都是同一制度,指的是一項目的在加速推進可再生能源廣泛應用的政策機制。台電推行了這個制度保證了投入太陽能電廠的人可以在未來二十年用同樣的電價賣給台電。以下我也提供台電個年度的躉購費率的收購價:

年度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
太陽光電11.119~
12.9722
7.3297~
10.3185
6.7604~
9.4645
5.6218~
8.3971
4.7279~
7.0738
4.6197~
6.8633
4.6679~
6.4813
4.4098~
6.4695
4.2429~
6.2269
4.1579~
6.1462
均價12.058.828.117.015.905.745.585.445.235.15

各位看完這十年多來的收購價應該跟我想的一樣,真的很想投入太陽能產業,但是礙於我們可能不會跟台電簽約、架設太陽能板、維運電廠的問題,陽光伏特家推出的平台就是讓民眾出資,由他們進行設計規劃、台電程序、系統施工、能源局程序和電費分配…等等繁瑣的流程,我們只需要登入查看自己帳戶,就可以看自己電廠的發電量及收益,並且每2個月獲得售電收入,2018年7月我買了高雄港都4號,經過一年多的投資,我都有如期收到收益,也對陽光伏特家的經營很放心,於是我在2020年5月又投了嘉義阿里16,以下是我投資的電廠的內部投報率:

高雄港都4號嘉義阿里16號
開始售電日期2019.01.23尚未售電
投資金額$17,600$19,370
電費收入(一年)$1,760$1,780(預估)
電費收入(建置至今)$2,284▲ 尚未售電
內部投資報酬率IRR▲ 6.32%▲ 6.36%

但是我覺得陽光伏特家的投資與一般買股票或基金的形式更為不同,包括:

  1. 相較於其他投資商品,這是看的到的

與其說這是一個投資商品,我更傾向說我是買了一套發電設備,讓它幫我產生電力,我每天看的到我產出的電力是多少,而這個電力是有經濟價值的。股票、基金的賺賠對我來說只是數字上的變動,我可能不會知道它從何而來。

  1. 每兩個月根據板子發的電量,可以拿到一筆電費,持續20年

台電每兩個月會抄一次電表,根據你的發電量,乘上躉購費率,發電費給你,而前面提到躉購制度保證了投入太陽能電廠的人可以在未來二十年用同樣的電價賣給台電,因此我不用擔心未來電價改變,產出電力的價值會便低。

  1. 6%左右的「內部報酬率」

內部報酬率是什麼呢?我們簡單來說,內部報酬率就是一種投資的評估方法,也就是找出資產潛在的報酬率,其原理是利用內部報酬率折現,投資的淨現值恰好等於零。因為時間是有價值的,因此這是最好試算太陽能電廠的公式了,這個值越高,就代表未來收益越高。而6%左右的IRR對我原本只會放定存的人來說,已經很高了。

結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投資項目

投資沒有對錯,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就對了~先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可花在投資上的時間,再進而去選擇適合的投資工具,當然可以交叉運用,舉我的例子來說,目前我沒有太多時間研究股票,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也很差,一旦賠了錢就會心碎一地,畢竟對我來說賺錢不易,所以我將80%的錢存入銀行,有剩餘的錢就投資太陽能電廠。希望大家在投資這條路上,都能更加順遂^ ^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