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電廠大家講|ep4.部落公民電廠-打造100%綠能部落part1
今年的八月份,好不容易結束限水又迎來連日豪大雨,重創南台灣,高雄桃源地區的溪水暴漲,導致道路中斷,甚至有三個部落成為孤島且電力中斷。氣候災難歷歷在目,全球暖化的後果,距離我們沒有這麼遙遠。
怎麼樣一起行動,來守護我們的家園?
電力對我們來講是非常普及且方便的,甚至可說是生活的必需品。透過公民電廠大家講第四集,帶著大家一起思考部落裡的公民電廠,以及在集中式電網的系統的背後,偏鄉部落等一個特殊的電力的處境,跟他們所面臨的脆弱度的問題。 今天邀請到兩個非常重要的好夥伴,來一起分享陽光伏特家怎麼結合更多的民間組織、企業,以及全民的力量,一起來用綠能點亮桃園比亞外部落的故事。
第一位是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的創會的理事長也是剛上任的秘書長-高如萍;以及企業好夥伴-大同永旭能源海外事業部經理林建宏Max。
大家可能常常在經過中橫或是往北橫,往山區前進的時候會經過比亞外,在出行的路途當中並不會特別意識到部落裡面,有什麼樣的綠色能源發展故事,這也是我們今天的一個重點。
請如萍姐來幫我們介紹一下桃園比亞外部落,它的地理位置在哪裡?有什麼樣的特色?還有TRENA是怎麼認識部落?你們和比亞外之間的族人之間的淵源又是什麼故事呢?
100%綠能部落——比亞外
如萍姐
比亞外的位置差不多桃園復興鄉,北橫往上巴陵,海拔差不多六七百公尺。
就是復興鄉的榮華段、榮華水壩的位置。
比亞外他們其實跟其他的部落都面臨很類似的困境,就是年輕人都流失了,因為沒有工作機會而且又位處山區,這個地方土質非常脆弱,不只是颱風而已,只要下很大的雨,道路就會坍方。
只要一坍方、一封路,進去之後就要等待一、兩個小時才出的來。 我們只要是要去比亞外,就是準備一整天的時間都待在比亞外,就知道說他們的進出是非常不方便的。
因為這個道路很容易中斷的關係,小村落又位於電力系統的末端,只要是碰到這種下雨、或者是道路中斷的時候,即使是台電公司要去搶救,往往都是最難進入的一個地方。 對我們來說,停電一個小時,我們就吵翻天、受不了了,部落停電常常都是停一個禮拜。
在兩年前的時候就看到了這樣的問題,當時我們透過歐蜜牧師了解到這個部落,他們也希望能夠用一些共同價值維護比亞外,作為他們能夠去喚起比亞外新生代的年輕人,能夠重新再去重視、有一個共同的、一起去努力的方向,所以他們的長老還有當時的歐蜜牧師,就決定以保育藍腹鷴,當作大家共同的目標。 因為藍腹鷴一方面是很害羞的鳥類,所以都是比較高海拔的地區,八百、九百公尺以上的山區。為了要保育藍腹鷴,所以部落的農產品都沒有灑農藥,都是以自然農法的方式,當然除了達到這個保育藍腹鷴目的以外,他們種的不然是水蜜桃、琵琶、高麗菜….不但藍腹鷴來吃,附近的猴子、竹雞、什麼動物都來吃。
部落的長老,當時是一位女性,因為當時生存條件的關係,從桃園翻山越嶺過來,在這個地方定居下來 也因為人口非常的少,希望所有的教育或者是生活,都是以比亞外部落為一個家庭單位。
每天中午的這個用餐是大家一起的,即使是我們一起去部落的時候,也都是和他們一起用餐。除了中午一起用餐以外,他們還會再打包成便當,送餐給住在山頭的獨居老人。可能也因為比亞外的制度很不錯,也就影響了其他的社區去複製這樣子的經驗。
在送餐的這個過程,也是順道去和老人家打招呼,關心一下身體狀況;甚至是過年大掃除時,也是動員全村的人一起打掃整個村落。

當開始有了百分之百綠電部落的藍圖時,他們就已經在思考說,如果未來他們會有收入的話,希望能夠做一部分的教育基金。因為他們一直都有這個傳統,鼓勵部落的小孩子,如果考試超過八十五分以上就會有獎學金,即使錢少就少,如果有多的話就多發一點,他們也認為教育是翻轉部落的年輕人未來的最好的機會,所以用獎學金的方式鼓勵小孩子用功念書。
整個部落就是一個家,我們也很希望他們未來成為台灣第一個或者是亞太第一個,百分之百綠能部落這件事情的時候,要替整個部落去思考這件事情。
在比亞外推動綠能部落的同時,也是另外一種學習,如何達成更大的公共利益的思考,其實也讓我蠻感動。
Phoebe
我自己印象很深刻是第一次到了比亞外,特別是聽傳道或是聽到猶浩長老分享部落的智慧、跟土地共存的、共好的生活方式,甚至為了守護藍腹鷴,他們希望整個部落的能源,都能夠用更環保的、綠色的能源。
把人跟土地的關係拉得更親密,在這樣的過程中,不管在社會的一些共好的相互的支持系統,這都是我們在這個專案一起學習到的。
回到再生能源推動聯盟,2019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協助比亞外,建置第一套3kWp的自發自用的示範太陽光電系統,這是很重要的起點,是幫助部落認識什麼是太陽能發電以及它帶來什麼樣的實際的效益, 也才有後面可以延續,開始有了更多的企業的力量,或是全民的支持。
請如萍姐幫我分享一下,這個第一步是怎麼展開呢?
破冰之旅-認識什麼是太陽能
其實老實說第一步真的就是破冰之旅。
歐密牧師是在反核運動上彼此認識,也知道我們是在推動綠能的組織,長老教會也一直是反核運動的支持的教會。可是即便是歐密牧師,他曾經是比亞外部落的牧師,來引介我們認識部落。
剛剛開始要辦一些說明會,讓他們去了解什麼是再生能源、什麼是公民電廠、國外的公民電廠長什麼樣子,也讓部落自己盤點一下部落裡面有什麼再生能源,他們當然也會懷疑為什麼來山上做太陽能?
大家過去的刻板印象都覺得能夠做太陽能板的,一定就是在雲、嘉、南,日照非常好的地方,山上沒有什麼日照的地方,你們為什麼會來這個地方做這個太陽能板? 我還安慰他們如果連山上都能夠做好的話,那我們全台灣都可以作成。
可是即便是這樣,村民還是覺得:「你都是在講ppt上的東西」,甚至其實我們不是第一個,去比亞外部落做過說明、推動太陽光電的人。
他們也很婉轉的告訴我們,其實以前也有別的光電的開發商找過他們,還跟他們勾勒一些很美好的願景,可是在那個過程當中,他們是感到不被尊重的。那個公司就覺得他們是叫做「台灣的不丹」,完全就是照著這個公司想要的藍圖去包裝比亞外。
2019年前一年的年底,我們就先去說明。租了遊覽車,就帶部落的人去看附近的農博,可以看到實際上面有風力發電、太陽光電發電,也帶他們去楊梅高中看屋頂的電廠,實際上面發電的話,可以看到那個電錶在跑。帶他們看完以後,就請他們的部落會議自己討論想不想要做太陽能。實際上面看了以後,就覺得應該不是詐騙集團,太陽曬一曬真的會發電。
他們也會去勾勒想像,例如說,因為去看到的太陽能板裝設的比較矮,對他們來說很可惜,他們希望以後要蓋在他們的家戶的屋頂上,他們期望屋頂要能夠做那個屋頂花園,小朋友在這個太陽能板下面能夠有遮陰,可以有花園或者甚至是大家可以一起怎麼烤肉,會希望能夠保留屋頂。
第一是透過實地參訪,他們也有自己的想像出來了,所以我們在跟他們溝通的過程中,是需要讓他們能充分了解;第二個就是尊重他們的部落會議,讓他們的意見在很早的時間就能夠參與到規劃。
我常常在中間扮演的角色是要讓大家知道比亞外要什麼,跟他們溝通的過程,要充分的把他們意見拿進來,作為我們未來規劃的參考。
在我們第一次要裝設3kWp的電廠時,還舉辦了一個結穗儀式,以歐密牧師作為見證,我們跟比亞外共同打了一個草結,我們未來共同要往比亞外百分之百綠能部落的這個願景前進。

這個願景不是只是TRENA、或者是我們或者是企業的願景,是比亞外已經把「邁向百分之百綠能部落」當作他們的共同願景。
所以我覺得在這個過程當中,後面之所以順利,是因為前面要充分取得部落的信賴,這件事情很重要。
我覺得如萍姐剛剛的分享,講到一個重點-
好的公民電廠的推動,很重要的是前面的社會溝通、部落的共識。
請大同永旭 Max,幫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大同是怎麼樣開始投入太陽能產業?以及在比亞外部落,我們一起實現的是獨立發電的太陽光電系統搭配儲能的設計,這個技術應用和發展 也請Max幫我們說明一下,大同投入再生能源搭配儲能、分散式電網的技術應用是契機?或是你們發展的願景。
大同參與全民電廠,創造更好的可能性
Max
其實大同公司一般給人的概念,第一個想到一定都是電鍋,再來可能想到就是有關電器、電錶類,很多人都會說你們大同跟太陽能有什麼關係嗎?
不瞞大家說,大同深耕台灣,今年已經邁入第十一個年頭,我們在太陽能上的事業從一開始的九九年,我們就成立了所謂的新能源事業部,當初其實只有七個人,到現在大同永旭大概將近有一百人的員工。
當初會與由太陽能到公民電廠,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同剛開始在做太陽能事業的時候,大部分都是所謂的公家案,那公家案又以學校的屋頂居多。剛剛有提到桃園像陽明高中甚至農博,其實都是我們之前施作的,其實蠻有淵源的。 其實要提到,做這些學校部分施作之後發現,透過教育來推廣再生能源是最好的方式,小朋友對這些他沒有預設立場,他覺得很新奇。同時跟生活上有做一些結合,其實我們平常生活上會看到比如說充電板,其實,和太陽能有類似關係,只是他比較小。
太陽能應用在發電上,是近幾年來開始推廣。也感謝如萍姐、TRENA努力的推展,台灣的再生能源 在國際上有一席之地。
如同剛剛所說,在透過學校做一些監控設備,我們常常會舉辦一些回饋項目跟同學介紹,甚至在學校會舉辦一些說明會,來讓民眾更能有參與公民電廠的可能性。 透過參與,才有了解的機會、才不會有誤會,在還沒有參與之前,大家都懷疑是不是有毒嗎?有輻射? 會不會對身體有所危害?
透過這種全民參與的模式,讓大家實際參與、安裝在自家屋頂,你會發現真的是乾淨能源,不會有噪音、不會有其他你想像不到其他的問題。
比亞外的計畫我覺得是另外一個境界,可能要從從卓媽媽(卓媽媽狗場)說起,卓媽媽狗場在台北市也是相對的弱勢的一個地方,這種環境中的毅力跟他的愛心,我們要如何幫助他持續發展、讓愛心延續下去,特別是整個儲能系統建置起來,點亮那盞燈的時候,卓媽媽流淚了、我也很感動,沒想到我們除了在建置太陽能上面,也可以幫助我們想要幫助的人,做一些生意上不同的事情。

後來有機會到比亞外部落,是一個更好發揮的舞台,因為部落這邊除了再生能源之外,還有肩負環境保育的一個使命,像藍腹鷴這樣的鳥類,他需要非常乾淨的環境,剛好發展再生能源,非常適合。
能源是每個人所需要的基本生活,我們在能選擇的項目上,選了對大家、環境、生活有益的發電設備。
比亞外這邊建置完之後,考量當初的需求,以及當地其實是電網的末端,用電相對不穩定。一般的生活大家都已經習慣隨時隨地、任何地方都有電。
其實很難想像當颱風來時,就開始要擔心等一下會不會缺電?是不是要先去把電充好?
這一套設計到與族人討論充分溝通之後,把它定調為是一個緊急救難用的設備,以三天的用電負載量做設計,當真的有這樣的急用時,透過平常太陽能發電充到電池中的電,可以確保生活用電是無虞的。
經過這一次的颱風的考驗,他們非常的開心說,沒有任何影響,除了先放下一個心中大石頭,更高興的是我們終於幫他們解決一個難題,從現在開始不太需要再去擔心風災來臨時用電的問題。
所以我更相信這個公民電廠的推廣是絕對可行!而且我們應該要想辦法更加擴展,到其他部落或其他需要我們的地方。
Phoebe
看到有更多的企業夥伴,從技術的應用或是支援,一起支持國內公民電廠的發展,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一起在比亞外做的綠能行動,不只是在幫他們建置一座太陽電廠,和大同一起規劃的是再生能源、發電、搭配儲能的設計,其實就回應到我們一開始提到的偏鄉部落,在整個氣候災難,或是在電力系統裡面,他們都相對處在一個脆弱的處境。 在電力系統上面,可能三不五時或是颱風來臨前,他們就開始擔心,每次停電可能少則幾天、多則一周都有可能。
再來就是提到再生能源搭配儲能,它有另外一個對電力電網系統的優勢;相對於集中式的電力電網,不只是在電力傳輸可能有更多的損耗,甚至在供需調度上比較缺乏彈性,也造成了像比亞外種偏鄉部落,在電網的末端所以脆弱度很高。 透過再生能源的特質-可以分散設置並且是因地制宜,在地發電設置且就近使用,回應到氣候變遷的問題或是能源轉型的問題,其實都是我們覺得很重要的。
在比亞外的綠能公益行動,從剛剛提到的3kWp的起點,之後我們透過全民跟企業的力量,一起募資完成的,是一個將近15kWp的太陽光電搭配儲能的設計。
這個緊急防災型的部落太陽光電系統搭配儲能,它的設計上有什麼特色呢?或是你們在建置的過程中, 有沒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一些限制需要去突破?或是有什麼關鍵的條件或是因素,是防災型的部落微電網需要特別注意呢?
緊急防災型太陽光電系統搭配儲能設備
Max
防災型設備的用途就像我們剛剛提到,主要是在緊急使用上。在一開始的時候,要先知道我們需要的緊急負載大概有哪些?
以比亞外來講,他可能主要在食衣(住)就是最重要的,有些電鍋會需要用電,這個就是會列入我們緊急負載的考量之一,以及生活中需要手機或通訊設備,也是缺一不可。所以,我們當初在規劃設計上,第一個先依照族人需要的緊急設備負載的優先順序、重要性、跟他所要的需要電量做估算。
當初有考量到因為儲能是額外的費用,所以我們會讓他發揮到最大的極限,設計規劃上以三天當作基礎。換言之,如果真的停電到三天完全都沒有電時,我們除了儲能設備可以妥善的去負荷族人所需要的基本負載。
救災型的設計會優先使用即時的太陽能發電。換句話說,只要白天的時後、有太陽的時候,太陽能的供應一定可以大於用電負載,這是我們第一個考量:當有太陽的時候,他就不用擔心會缺電。
第二是晚上的時候,剛好可以利用白天大於負載的電,會充電到儲能電池;甚至就算是陰天,太陽能板還是可以發電,只是他發電效果可能沒有像當初的預估這麼高。
所以簡單來講,一開始會先用太陽能的電,太陽能沒有電的時候才會使用市電,市電、太陽能都使用完 都沒有的時候,才會使用到的儲能設備供應負載。
防災型設備於設計上有什麼限制呢?
其實,大家都清楚建置太陽能都不是太大的問題,重點是如何後續的維運和系統整合上,這是比較有技術性的考量。
第一個所謂系統維運的部分,只要把太陽能板加上所謂的inverter、DC盤,透過太陽能板、charger 到儲能電池,這個系統概念其實沒有什麼太困難的,可是你怎麼樣能持續維運、維持當初的發電效果,這就是一門學問。
第二個部分就是系統整合。 系統整合什麼意思? 我們用電是不希望有間斷,我想沒有人想要看電視看了一半熄掉,等一下再繼續播,電一定是持續使用。
什麼時候使用太陽能來發電、什麼時候使用市電、什麼時候直接轉到電池,這是太陽能EMS來做調控。
比亞外的設計因為容量、kWp數不大,所以相對困難度不會很高。未來,如果將微電網發展到整個部落、甚至一個小型城鎮,這個技術整合會是一大考驗,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再生能源儲能的重要性,跟EMS管理重要性相對的蓬勃發展。
在這之中最大的兩個限制,一是所謂的維運,因為在偏鄉相對交通不便利,不便利意思就是需要成本比較高、需要特殊的人員、現場去做維運維修,這是偏鄉設置額外的限制性。
再生能源有這麼多項為什麼選擇太陽能?
太陽能他是一個建置快速、而且可以因地制宜,可以因為環境來取決設置容量大小做規劃;不會像風力發電,一開始設置的容量都相對比較大、需要投資金額也相對會比較高,所以在偏鄉部落的效益上,太陽能設置是比較彈性,而且在技術上已相對成熟的再生能源發電系統。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