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2023碳排揭露做好準備
金管會於今年1/13日,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提出上市櫃公司揭露碳排的三項原則。
首先,依公司實收資本額自2023年起分階段推動,鋼鐵及水泥產業則自2023年起揭露
其次,揭露內容涵蓋溫室氣體直接排放(範疇一)及能源間接排放量(範疇二)
第三,分階段揭露至與公司合併財務報表範圍相同。也就是從公司總部、國內分公司和子公司、廠房等碳排都必須盤查和揭露。
新制度預計於明年上路,國內還有許多制度尚未完善或有達成共識,例如國內與國外盤查和認證標準不同,如何有所依據。
在相關法規持續討論尋求共識的同時,企業可以先依循範疇一及範疇二的內容做出碳排調整。

範疇一所定義的溫室氣體直接排放最能直接有所作為的是採用再生能源,不管是採購並導入綠電、再生能源憑證,或是在自家廠房屋頂建置太陽能板自發自用,都是可以減少碳排的方法。
根據麥肯錫公司於2022年提出的分析報告中,也點出淨零轉型的普遍特性,當中能源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確實是大宗且應該積極被改善的項目。

Source: Mckinsey & Company, 2022. Extract and Trans. by RSPRC
台灣企業因為供應鏈要求以及用電大戶規範預告上路,已經有許多企業正在採取行動,積極採購綠電及憑證;以陽光伏特家所服務的企業為例,即使如媒體時常提及台積電買走台灣多數的綠電,但實際上,透過售電業做多對多的需求供給匹配,還是有不少企業能先採買到需求的5%-20%不等的綠電度數,且及早簽訂長約,以確保未來市場越發激烈時,企業還是能維持一定的綠電供應。
更甚也有許多積極為ESG行動的企業,透過陽光伏特家綠能公益模式,進行公益綠電採購。除了能夠為企業確保綠電供應,也為台灣的再生能源創造更具社會價值的案例。採購綠電計畫若能跳脫削價競爭,雖然初期投入較高,但是後續創造的效益更是無法比擬;所投入的公益綠電案場也能成為社區中的能源教育基地、翻轉老齡化社區等價值,而根據麥肯錫報告中調查,淨零轉型前期支出會於投入後3-5年逐步下降。
國內相關部會也正在積極為電力自由交易調整制度,如過去陽光伏特家持續溝通太陽能電廠三轉一的行政流程應當簡化,也逐步明朗。中小企業採買綠電並非遙不可及,是行動積極與否以及是否找到適合的夥伴而已,陽光伏特家致力於推動台灣能源轉型,也正積極協助國內企業及發電業者進入市場。
延伸閱讀
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分析報告:淨零轉型的代價與轉機


